端午节(Dragon Boat Festival),又称端阳节、五月节,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(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列),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。2009年,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。
端午节的主要习俗
1. 吃粽子 🫔
由来:最初是投江祭屈原的饭团,后演变为用箬叶包裹糯米、豆沙、蛋黄、肉等馅料的美食。
南北差异:
北方:甜粽(枣泥、豆沙)。
南方:咸粽(鲜肉、蛋黄、火腿)。
2. 赛龙舟 🚣♂️
象征意义:再现百姓划船救屈原的场景,现发展为竞技运动,如国际龙舟赛。
仪式感:龙舟下水前需“点睛”,祈求平安顺利。
3. 挂艾草与菖蒲 🌿
作用:艾草驱蚊辟邪,菖蒲形似宝剑可斩“五毒”(蛇、蝎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)。
民谚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
4. 佩香囊(香包) 🧧
寓意:内装香料或草药,驱虫祈福,常制成老虎、葫芦等吉祥形状。
赠礼:长辈送孩子香囊,寓意健康平安。
5. 系五彩绳 🎀
习俗:用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色丝线编成手绳,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时抛入河中,寓意带走灾病。
6. 饮雄黄酒 🍶
传统:古人认为雄黄可驱蛇虫,小孩额点雄黄“王”字防毒(因雄黄含砷,现代多改用黄酒替代)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评论(0)